国产精品一区电影,国产原创视频在线,亚洲欧美一二三区,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看

首頁  >   走進甘肅  >   歷史沿革

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

2017-11-24 甘肅省情

  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,基本上實行的是州、郡、縣三級制。

  魏、蜀、吳三國鼎立時期,省境共置涼州1 州(另有一部分地方分屬雍州和益州)、12郡、77個縣。大部分地方屬魏國,南部的部分地區(qū)屬蜀國。屬于魏的有涼州(治姑臧,即今武威市)的金城、武威、張掖、酒泉、敦煌郡,雍州(治長安,今陜西省西安市)的隴西、天水、南安(今隴西、武山一帶)、廣魏(今秦安、通渭等縣)、安定郡(今平涼、慶陽和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等地)和新平郡鶉觚縣(今靈臺縣東北)。屬于蜀國益州(治成都,今四川省成都市)的有武都郡、陰平郡的7個縣。

  西晉,省境設涼州、秦州,兼屬雍州,統(tǒng)12個郡、72個縣。涼州,治姑臧(今武威市),轄6個郡、41個縣,即金城郡、武威郡、張掖郡、敦煌郡、酒泉郡、西郡(今山丹一帶);秦州,治冀縣(故治在今甘谷縣東南,后遷至上邽,即今天水),統(tǒng)6個郡、24個縣,即隴西郡、南安郡、天水郡、略陽郡(原廣魏郡,晉武帝時更名)、武都郡、陰平郡(今文縣和四川省平武縣)。屬雍州(治長安,今陜西省西安市)的為安定郡,治臨涇(今鎮(zhèn)原縣),統(tǒng)7個縣。

  進入東晉,社會動亂,北方形成分裂割據局面。從西晉末到十六國時期,跨境或在甘肅境內先后建立的割據政權有:后趙、前秦、后秦,各占有約當今甘肅一部之地;前涼(公元314 -公元376 年),歷時62年,治姑臧(今武威市),轄區(qū)東至秦隴,北及居延,南逾河湟,西至蔥嶺;西秦,都苑川(今榆中縣東北),轄區(qū)約當今甘肅西南部;后涼(公元386 年-公元403 年),都姑臧,建國18年,初有前涼舊地,后除姑臧外,僅有倉松(今古浪西)、番禾(今永昌西)2 郡;南涼(公元397 年-公元414 年)立國18年,都廉川堡(今青海省樂都縣),轄地東至金城,西到青海,北據廣武(今永登東南),南有河湟;北涼(公元397年-公元439年),歷時43年,初都張掖,后遷姑臧,據有武威、張掖、敦煌、酒泉、金城、西海、西平、樂都等郡地;西涼(公元400年-公元420年),立國21年,都敦煌,后遷酒泉,轄區(qū)約有今肅州區(qū)、玉門、瓜州、敦煌(市、區(qū))。

  南北朝時期,甘肅先后為北魏、西魏、北周的統(tǒng)治地區(qū)。這一時期,南北對峙,國家分裂,州縣林立,政權更替頻繁,“百戶之邑便立州名,三戶之民空張郡目”的情況比比皆是,行政建置十分混亂。

  北魏,甘肅境設置8個州、35個郡、91個縣。秦州,治上邽(原名上邽,今天水西南),轄天水、略陽(今秦安、天水市區(qū)、清水、靜寧縣)、漢陽(今天水市一部分和成縣西北部)3個郡、12個縣;南秦州,治洛谷城(今武都區(qū)境),統(tǒng)水南(今西和、禮縣和天水市一部分)、漢陽(今禮縣東南)、武都(今武都區(qū)西北地)、脩城(今康縣平洛鎮(zhèn)、成縣南部和陜西省略陽縣西北地)、仇池(今成縣西北和西和縣部分地方)、武階(今武都區(qū)東南地)6 郡、18縣;涇州,治臨涇(今鎮(zhèn)原縣),轄安定(今涇川縣北部和平涼市西北部分)、隴東(今平涼、鎮(zhèn)原等地)、平涼(今華亭、靈臺西部)、新平(今涇川縣東南、陜西彬縣西南、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附近)、趙平(今靈臺縣東南、陜西省長武縣部分地方)、平原(今平涼市東)6郡、17縣;河州,治枹罕(今臨夏市東北),轄金城(今臨夏東南和榆中縣部分地方)、武始(今臨洮縣境)、臨洮(今岷縣東北、渭源縣西南部)、洪和(今臨潭縣境和臨洮縣西南部)4 郡、14縣;渭州,治襄武(今隴西縣西南),統(tǒng)隴西(今隴西縣西南)、南安陽(今隴西縣東北部)、廣寧(今武山、漳縣部分地方)3郡、6縣;原州,治高平(今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縣),領高平(今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縣境)、長城(今平涼市西北部)2郡、4縣;涼州,治武威(今武威市),統(tǒng)武安(今民勤縣西南)、臨松(今張掖市和民樂縣一部分)、建昌(今榆中西北、臨夏北部)、番禾(今永昌縣境)、泉城(涼州府境內)、武興(今武威市西北和北部)、武威(今武威市境)、昌松(今古浪縣南部、北部和涼州區(qū)東南部)、東涇(故址不詳)、梁寧(今酒泉市境)等郡;瓜州(今敦煌市境)。

  北周,甘肅境設22州、56郡、104縣。22州是:涇州,治安定(今涇川縣北),轄區(qū)約當今鎮(zhèn)源、靈臺、涇川縣和崆峒區(qū)、平涼、華亭縣之一部;原州,治平高(今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縣),轄區(qū)約當今崆峒區(qū)、會寧和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固原地區(qū)之一部;寧州,治趙興郡城(今寧縣),轄區(qū)約當今慶城、正寧、寧縣、環(huán)縣一部分;靈州,治薄骨律鎮(zhèn)城(今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靈武縣西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寧夏平羅、靈武、銀川市部分地區(qū);秦州,治上封,轄區(qū)約相當于今天水市部分地方和靜寧縣西南部;交州,治安陽(今秦安縣北),轄區(qū)約當今秦安縣西北部;渭州,治襄武(今隴西縣西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武山、隴西、渭源、漳縣之一部;武州,治將利(今武都區(qū)東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武都區(qū)東南和文縣東北部;成州,治洛谷城(今西和縣南洛峪鎮(zhèn)),轄區(qū)約當今西和、禮縣南部;康州,治同谷(今康縣嘴臺子),轄區(qū)約當今康縣、成縣東南部;文州,治建昌(今文縣西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文縣西南部;宕州,治陽宕(今宕昌縣西),轄區(qū)約當今宕昌西部和舟曲縣西北部;芳州,治封德(今迭部縣東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迭部縣東南部;疊州,治疊川(今迭部縣江洪灘附近之巴什旦卡),轄區(qū)約當今迭部縣之一部;洮州,治美相(今臨潭縣),轄區(qū)約當今臨潭和卓尼縣之一部;岷州,治溢樂(今岷縣),轄區(qū)約當今臨洮西南、岷縣北部、卓尼縣東北部;旭州,治金城(今碌曲縣東),轄區(qū)約當今碌曲縣東部;弘州,治廣川防(今碌曲縣西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碌曲縣西南部;河州,治枹罕(今臨夏市),轄區(qū)約當今臨夏州大部、蘭州西部和臨洮縣之一部;涼州,治姑臧(今武威市),轄區(qū)約當今民勤東北、涼州區(qū)、永登東南、永昌西部;甘州,治永平(今甘州區(qū)西北),轄區(qū)約當今甘州區(qū)、山丹、民樂、肅州區(qū)、高臺之一部;瓜州,治鳴沙(今敦煌縣東南),轄區(qū)約當今敦煌、瓜州、玉門市之一部。

  (摘自甘肅省情)

相關稿件